作业是教师的私生子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一、态度与品德的区别
首先,从概念上看,他们就存在区别,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在考试过程中想要对二者进行区分,在教师招聘考试过程中主要以判断题、概念型单选出现。
例题:
判断题态度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语言或行为。( )
答案√。解析: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而非行为本身。
其次,从结构上来看,他们的组成部分不同。态度结构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所以,在结构上态度是不存在意志成分的,因此考试过程中这边不管是单选题还是多选题都是较为容易考查的题型,也是我们易混点。同时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他们的核心部分也不一样,态度的核心是情感成分,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认识,常常以判断题、单选题形式出现。
例题:
单选题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
A.道德情感异常 B.道德行为不良 C.道德意志薄弱 D.道德认识缺乏
答案C。解析:明知故犯表明道德认识正确,而道德行为不正确。之所以明知故犯,言行不一是由于道德意志薄弱,不能有效调节控制自己而造成的。
再次,从范围来看,态度的范围更加广泛,态度是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包括对社会、对集体的态度,对劳动、对生活、对学习的态度,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等。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为品德。该知识点在考试是较多的是在判断题中出现。
最后,从内化程度上来看,态度的内化程度低,品德的内化程度更高。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其稳定的态度才能被称之为品德。
二、态度与品德的联系
通过对态度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实质是相同的。品德也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而态度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