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不是东吴大都督。
大都督这个称呼正式出现在黄武元年,刘备率领蜀汉大军征伐吴国,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抗击刘备。由于他率领的将领都是老资格,功劳大,如朱然、潘璋等人,都参加过江陵讨伐关羽的战役并立有大功,所以孙权还给了陆逊假节的待遇,为的就是让他有威权能够控制这些将领。那个时候周瑜已经死了许久了。
东吴的地域有点儿特别,在没有开发南越(交趾)地区之前,它就是沿长江一条长长的带子,南北很窄,东西很长。后来有了南越地区和荆州江南地区,地域才有了一个方圆形状,尽管如此,由于那些新开发地区经济很不发达,所以他的重点地区还是在这条东西很长的长江带上。周瑜所在的时期,就是这条纯粹的长带的东吴版图。东吴开始的统治中心在靠近东海的地方,而它的用兵之地却在江西九江和武汉一带,所以日常的用兵就需要一个有名望的将领统一指挥各部军队。又因为孙权是接替哥哥成为东吴主公的,军事上还很不成熟,所以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讨伐江夏,就任命周瑜为“前部大督”,这个官职只是临时职务,人们所说的周瑜是大都督,应该就是起源于这个时候。
赤壁之战中周瑜是个什么角色呢?
赤壁之战前,孙权决定抗击曹操,任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督,虽然是以周瑜为主要指挥者,但是仍然不是东吴大都督。
公元195年,周瑜的第一个官职是居巢县长,是袁术任命的。
公元198年,周瑜回到吴郡,孙策亲自出来迎接,授予他建威中郎,还赏给他士兵两千、战马五十,赐予府邸和乐队。之后孙策派他驻守牛渚,因受百姓和当地士兵信服,兼任春谷长。后来,孙策发兵攻打荆州,封他中护军,兼任江夏太守。战争结束后,周瑜驻守巴丘。
公元200年,孙策意外身亡,把军国大事交给孙权,周瑜从巴丘赶回吴郡,孙权任命他为中护军,孙权非常信任他,他和张昭一起掌握军事大权。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周瑜采用火攻之计,火烧曹营,曹操惨败,奠定三分天下的局面。之后他和凌统、甘宁等将领一同打败曹仁的军队。孙权封他为偏将军,同时是南郡太守。
公元210年,孙权准备攻打益州,周瑜的军队在江陵,他回到江陵,在出征的路上生了病死巴丘。
周瑜最后一个官衔、最大的官衔就是偏将军,这基本上是孙氏政权里最高的军衔。
附周瑜简介: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洛阳令周异之子,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建安五年(200)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208),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病逝,年仅36岁。
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江左风流美丈夫”。周瑜年轻便成就大功,加上本人谦虚宽容,相貌堂堂,精熟音律,还深得主上孙策、孙权的礼遇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