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十八拍》,据传为蔡文姬所作。蔡文姬,名琰,东汉文学家蔡邕(yong)之女。自幼谙熟音律,多才多艺,但身世不幸。
东汉末年,董卓挟持汉献帝,天下大乱。北方少数民族匈奴,趁机入侵中原,蔡文姬不幸被掳去。匈奴的左贤王,听说蔡文姬是蔡邕之女,非常仰慕,立即表示要保护她。身处异国他乡,举目无亲的蔡文姬,无可奈何,被迫答应亲事。
婚后,蔡文姬生下一对儿女。但她时刻不忘自己的家乡,经常登高远望,归汉之心梦寐以求。无奈天高地阔,莽莽苍苍,归期渺茫,心中甚是伤感!
曹操统一北方之后,百姓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曹操和蔡邕本来就是好友,听说蔡邕之女了流落到匈奴,又得知蔡文姬才华出众,思贤若渴的曹操,就派人携带重金去匈奴那里,准备赎回蔡文姬。
匈奴的首领也是惧怕曹操,于是就答应蔡文姬回去,这就是历史上“文姬归汉的故事”。
归汉的蔡文姬,并没有归来的那份欣喜,相反,昼思夜想自己那一对亲生骨肉。悲愤之下,就把自己的经历,按匈奴民歌的节拍写下了《胡笳诗》,来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这就是后来的《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古筝来自于昭君出塞。